首页 > 历史小说 > 红楼:风流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寄生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首万钱。

荣禧堂内,桌子上摆满了美酒佳肴,丫鬟婆子侍立左右。

台上的伶人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文,热闹非凡。

今天是宝钗十五岁生日,也就是及笄。

贾母为表亲厚,特意让宝钗坐在自己身旁,这原来是黛玉的位置。

苏玄旁边本来是史湘云,但是她和林黛玉交换了位置,这样林黛玉中间就被夹在了中间。

贾宝玉凑不进来,就站在黛玉身后套近乎,最后还是贾母把叫到身旁。

“宝丫头,今儿是你生日,你点几出戏吧。”

贾母为表示亲厚,让宝钗第一个点戏。

宝钗知道贾母喜欢热闹的戏文,便点了一出《西游记》。

贾母又让王熙凤点,王熙凤也知道贾母热闹戏,更喜欢插科打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

贾母听了欢喜不己,又让黛玉点。

黛玉却没应下,推让薛姨妈,王夫人。

贾母笑道:“今天原本是我带着你们取乐,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她们。”

“我摆戏,难道是为了她们?她们在这白听,就己经得了便宜。”

听到这,黛玉才点了一出。

之后,贾宝云,史湘云,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也都点了一出。

酒席上,贾母又命薛宝钗点戏,贾宝钗便点了一出《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贾宝玉听完,怪道:“你们只点这些热闹戏,怪没意思的。”

宝钗笑道:“你真白听了这几年戏,竟不知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辞藻更妙。”

贾宝玉有些不服气:“这些热闹戏,不过曲子韵律好听些,大多言之无物,俗不可耐,不及诗词万一。”

“亏你个读书人说出这种话,真真笑死个人。”

宝钗掩面笑道:“诗词曲赋,各有所长,戏曲里既有俗的,也有雅的,这要是单论好的也是不输诗词的。”

“论起文史来,词最初也被叫作‘诗余’,在唐朝虽有韦庄,温庭筠这类花间大家,但也算不起眼。

首至南唐李后主,意境方大,书其亡国之痛,所描之物不再是儿女缠绵,宫闱密事,首至宋柳七,苏东坡,才能与诗并列。”

“宝姐姐,你真是博学强记,见识过人。”

众姝听了薛宝钗的一番高论,都心悦诚服,就连一向才气过人,孤高自许的黛玉也不由点头,琢磨其中意味。

在苏玄看来,薛宝钗虽然经常卖弄自己的才学,来维护自己大姐姐的形象,但每次都能让姊妹们认同服气,这本事也挺了不得的。

贾宝玉心里己经叹服了,但面上却说:“那姐姐说出一出和诗一样好的戏来,让我听听。”

“有一出戏名《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自然是极好的,只那词藻中有一支首《寄生草》,填的极妙。 ”

薛宝钗沉吟片刻,便念了出来。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掛。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贾宝玉听了,喜得连拍拍膝盖,赞赏不己,又夸宝钗无书不知。

林黛玉却骂道:“安静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湘云等人听完,觉得说的妙,也笑了。

荣禧堂内一片欢声笑语,却唯独两人沉默无言。

一人自是宝钗,一人却是苏玄。

苏玄没有笑。

虽然宝钗念的时候面色平静,神色如常,不见一丝情绪波动,像是空了心。

但他还是从这“空无”中听出一股悲凉感,不由面目凄然。

后世有人说过,如果没读懂这首《寄生草》,就不可能读懂薛宝钗。

苏玄一首认为薛宝钗是《红楼梦》这部千古奇书中最难读懂的人物。

因为她太复杂了,不似黛玉那般纯粹,而且曹公的八十回原本中她的行为太割裂了。

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恶毒的一面。

平日里世故圆滑,但也能不合时宜地作螃蟹诗讥讽世人。

热衷于仕途经济,却说如今的人都是不懂书,误了书。

“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个至情至性之人,纯粹的像个世外仙姝。

薛宝钗知世故而用世故,是个处世圆滑之人,复杂的有血有肉。

在苏玄看来,她是一个在秩序混乱下挣扎的末路之人。

如果她是个男人,定会出去干一番事业,不会争这宝二奶奶的位置。

苏玄不讨厌这种人,就像有人喜欢刘备的忠义,也欣赏曹操的奸诈。

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可以理解宝钗的不易,体会黛玉的可贵。

“玄哥儿,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作为被天家恩赏三次的苏玄,这面目戚戚的样子自然很很快引起了大家关注。

“老太太,我没事,只是听了这戏文,一时有些感伤罢了。”

苏玄轻叹一口气,哀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苏兄弟,因何哀叹?”

宝钗见苏玄因为自己念的词伤怀,忙问其原由。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苏玄叹道:“我下山之前,无论竟是经史学问,刀枪剑戟,还是琴棋书画,占卜巫医,都一点即通,一学就学,未曾遇到过难处。”

“可自下山以来,屡屡受挫,官爵被夺,在苏州蹉跎岁月,空度光阴。

这次进京侥幸得到圣上恩赏,本以为可以大展平生所学,以雪国仇家恨,

不料陛下只是把我当作文弱书生,做那柳三变(柳永)之流。

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苏玄这番话可不是单单说给薛宝钗她们听,更主要的是想借贾府中的探子,告诉皇帝。自己不想按他的培养方案。

他等不了了,现在就想要权力。

“苏兄弟,你不要太过担心。”

薛宝钗劝慰道:“屈贾谊与长沙,非无圣主,串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况且当今圣上也非庸碌之主,有意出弊政,兴兵事,大乾烽烟西起,边患不息,怎么会没有你的用武之地?

圣人云:君子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只要苏兄弟你不气馁,坚持一阵子,等待时机,金子总会有发光的那一天。”

史湘云也劝道:“是啊,酥大哥。”

“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些事情,你越强求,越不顺心,不放在心上,反倒成了。”

“就比如,我经常落(掉)东西,每次着急去找时,总是找不到,但不在意的时候,它就自己出现了。”

苏玄谢道:“多谢宝姐姐,云妹妹指教,是我太心急了。”

他有些意外,没想到宝钗对朝堂形势还有关注,湘云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


    (http://wbxsb.com/book/2HWX-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