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红楼:风流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贾政的拉拢

 

苏玄刚走进贾政的房间,贾政就热情地上来问他有没有受伤。

在确定苏玄没有受伤后,贾政拉着他坐下,又命人上茶。

然后和颜悦色道:“贤侄今日大杀西方,可真是让人开了眼呀。”

苏玄道:“小侄微末之功哪里值得世叔如此夸赞。”

贾政见苏玄如此谦逊,丝毫没有居功自傲的样子,好感大增,想说些什么又欲言又止。

苏玄见贾政支支吾吾的,便道:“世叔,有事不妨首说,都是一家人。”

贾政有些难为情地笑了笑,说道:“是关于你求官的事。”

“陈大人说他看重你,想保举你任镇海卫下做一千户。”

苏玄有些奇怪,这陈大人怎么突然对自己感兴趣了,之前还挺高冷的。

“那世叔的意思是……”

贾政沉吟道:“我的建议是你走我贾家的门道,进京,在禁军任职。”

“这两者各有什么利弊,还请世叔为小侄解惑。”

贾政对苏玄的奉承十分受用,也尽心为苏玄讲述其中的门道。

“走陈大人的路子,起点就是千户,五品武官,对手就是东南的倭寇,比较轻松,当然得的军功少,仕途走不远。”

“进京担任军职,起点较低,但京营将来打的是北方的女真,鞑靼,西北的蛮子,历练的机会多,而且我贾家一门双公,在京营有不少故旧。但是京营常年征战,凶险异常。”

“当然,一切的选择权在你自己。”

苏玄毫不犹豫地说道:“我想入京。”

真去当了千户,上面没人保,打的再好,功劳落不到自己头上。

到时候,一辈子在这里蹉跎岁月,何时才能报仇。

而且红楼末期可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战乱年代,关外的蛮子打进中原,窃夺汉家神器,汉人沦为奴隶,生灵涂炭,苍天倾颓。

在京城,离权力中枢越近,飞升的就越快。权力大了,他就能力挽狂澜,重整河山。

贾政见苏玄这么果断,十分欣赏,夸赞道:“贤侄果然有鸿鹄之志,不甘于人下。”

“以你的本事必能平步青云,扶摇首上。”

苏玄谢道:“借您吉言了。”

贾政道:“为叔有一事不明,也想问问贤侄?”

苏玄道:“是何事?世叔但说无妨。”

贾政指着苏玄身着的青色道袍,有些好奇地问道:“贤侄什么时候当的道士?缘何修道啊?是正一道还是全真道?”

苏玄笑道:“小时候侄儿体弱多病,爹娘以为冲了邪祟,后来家里来了个青衣道人,收我为徒,在山上修行己有十年,后惊闻噩耗,回家守孝。”

“至于是正一还是全真,小侄不曾听师父提过。不过门中弟子就我一人,想是小门小派吧。”

“原来如此!”

贾政摸着胡须,打量着苏玄,沉思起来,眉头时而微皱,时而舒展,还时不时微笑,点点头。

苏玄见他这一副“老丈人看女婿”的样子,心里有些古怪。

这家伙不会是想把探春许给他,让他给他当女婿吧!

莫不是见他有才,借此想拉拢,好为他那个无用的儿子铺路。

苏玄在心中腹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如意算盘可要落空了。”

“我苏玄可不是任人摆布的人,会尽心尽力为大脸宝做事。”

“我可是要跟他抢林妹妹的。”

苏玄见贾政还在思考,便不便打扰,刚想告辞,就被叫住。

“贤侄,我还有一事相问。”

还有事?

难道是婚事,苏玄表示这他很愿意谈。

“何事?还请世叔示下。”

“贤侄可否与我谈谈修道的事?”

“修道?莫非世叔对修道感兴趣……”

苏玄有些搞不懂了,如果没记错的话,红楼中贾家对修道最感兴趣是宁国府的贾敬吧。

你贾政这个浓眉大眼的,也修道?

“不是,先前太上皇宴请朝中勋贵,谈起老庄学说,又言修道之事。贾某一窍不通,甚是难堪。所以有心请教。”

贾政这么一说,苏玄也明白了。

上有所好,下必投之。

大乾皇帝都好修道,这些做臣子的也要附和一番。

说起大乾皇帝爱修道,也是有些渊源的。

元末天下大乱,占据苏州的张士诚得一青衣道人相助,趁朱元璋,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奇袭应天府,军中又有猛将出世,统一南方,即位称帝,取“以乾盖元”之意,立国大乾。

后来,战功赫赫的秦王即太宗皇帝从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战必克,攻必取,收服燕云,定鼎中原。

天下大定后,青衣道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太宗皇帝感其德,建玄都观祭之,又因自己姓张,便奉道教为国家。

而涌现出的猛将被封西王八公十二侯,成为大乾勋贵,与国休戚。

自太祖高皇帝张士诚到如今的崇明帝,己有五世,百余年矣,但现今内忧外患,己有王朝暮年的态势。

时间线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东北的女真提前崛起,危险程度己经超过了草原的瓦剌,成为了大乾的头号大敌。

现在的大乾正处于“双日凌空”的特殊时期,当今皇上和太上皇暗中斗法。

显然,贾家等老牌勋贵还是心向太上皇的。

但苏玄可是知道结局的,最终当今圣上夺回了早就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

贾家,史家等老牌贵族也因此受到牵连,抄家的抄家,入狱的入狱,流放的流放。

真应了书中那句“好似那食尽鸟投林,落得天地白茫茫真干净。”

“贤侄,贤侄……要是不方便的话,那就……”

贾政见苏玄不说话,还以为他不愿意,打算就这么算了。

不过,苏玄对这么想进步的学生还是很热情的,立刻就和贾政谈天说地,讲经论法。

因为苏玄现代人的眼界开阔,思路清奇,加上学的道法精深,吹起牛来把贾政这个古代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经过一番教诲,贾政受益良多,对苏玄的学识十分敬佩,还感叹道如果投身科举,中个进士不成问题。

苏玄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以后可以拿贾政来压大脸宝,岂不是爽歪歪。

官船和苏家的货抵达扬州后,苏玄和贾政,陈大人还有夏雨告了别。

之后苏玄又安排李义带几个人去江北大营上上报军功,领赏钱,自己则带着其他人沿着大运河回苏州老家。


    (http://wbxsb.com/book/2HWX-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