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四合院:何雨柱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章 农作物试验基地

 

正在忙碌之际,忽然,顾知秋手持当天出版的报刊闯入实验室,并兴奋地递给他说:

"柱子,看看这个新闻!"

接过报纸浏览片刻后,何雨柱脸上绽放出了微笑,那正是关于国内蘑菇状实验成功的好消息。

"老顾,我们也终于有了对抗力量!”

何雨柱难掩激动之情。

"是呀,这意味着我们国家也拥有了自已的核武库。

" 顾知秋附和着,同时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

“我们现在可以确保国家不受核威胁的影响了!”

何雨柱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确实,这样一来,我们就更能专注于快速发展!"

环顾四周简陋而充满创造力的环境,顾知秋提议道:

"你说说,我们能不能把你的发明上报给 呢?要知道,你这些创造性的发明说不定比 还要有价值!"

"暂时而言,可能还不太合适吧。

但我坚信将来必定有用武之地。”

何雨柱回答。

"什么用途呢?”

顾知秋追问。

"就是让蘑菇状物质拥有了移动能力。

就像它的大脑、视觉和听觉系统一样。”

听罢,顾知秋略显迷惑地问道:

"你是说给它装上翅膀?具体是指?”

"意思很简单。”

何雨柱解释说。

"何工!""何工!"

何雨柱点头回应,然后提着两个箱子,走到了郊外。

抵达后,何雨柱开箱并立即着手工作。

顾知秋见状,带着好奇问:

“你在做什么呢?”

何雨柱答道:

“我正在扫描这片区域的地形数据,很快就好,别着急!”

几分钟后,该区域的详细地形图出现在了何雨柱的电脑屏幕上。

随后,他对顾知秋说:

“来,你选个位置!”

顾知秋随手指了个地方,何雨柱则举起红外线设备对准那个点,并确认:

“这里吗?”

顾知秋点头肯定:

“就是这里。”

于是,何雨柱打开电脑设定路径和计算燃油需求量,最终按下启动键。

顾知秋目睹了一枚微型火箭的升空过程——它在空中做出各式机动动作,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

“这是干嘛的?”

顾知秋问到。

“看好了!”

何雨柱答道。

随着火箭迅速到达先前选定的地点后,它成功命中目标。

顾知秋显得非常惊讶,追问道:

“你的设备可以变向?”

“确实如此,若不能调整航向,在遇到拦截时将毫无价值。”

何雨柱解释,“如你所见,若该技术得到大规模运用,并配备有效的攻击载荷,后果可想而知...”

听了何雨柱的描述,顾知秋内心深受震撼。

“速度如此之快,能进行低空飞行且攻击目的地不可预测。

这就是你说的‘双翼’吗?”

“正是,一旦结合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地球上的哪个角落,都处于我们可能施加影响的范围内!”

听罢此言,顾知秋更是震惊:“你为何不早说?”

“我已经说过呀,在给你提供的文件里清楚地写着呢!”

何雨柱叹息说道。

顾知秋回想起那份文件,虽然亲自阅读过,但对于其中提到的内容却有所忽略。

于是严肃地回应道: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你的报告中并未充分展示这项技术的关键特性。

若早点说明白,哪怕冒险也要把消息报上去!”

“我说了的,真的。”

“我对自已的记忆力还挺自信,但似乎并没有记得你提及这一点。”

“绝对有的,‘高精度打击’不就是指这项功能嘛!”

听完这句话,顾知秋简直被气乐了:

“这么先进的能力,仅仅四个字就概括了吗?高精度打击?!”

何雨柱认真点头:

“嗯,我只是想问这个系统是不是足够精准而已!”

顾知秋无奈摇头,叹气道:

“精准倒是精准,但这背后的意义太重大了…”

未等对方继续发表意见,何雨柱紧接着补充道:

“那你认可这叫打击吗?”

顾知秋思考片刻,不得不承认道:

“可以算作是打击…”

随即,何雨柱满意地点点头:

“这就对了,高精度打击,这个名字既具体又贴切。

我早就告诉你了,你若不信,再去查查那份文件,肯定能找到这几个字!”

顾知秋苦笑不已:“你倒是详细说说这精准打击的方法啊。

要是我知道这种方法,早让国家重视你的项目了。”

至于你搞的那什么人工降雨,也是因为特定的理由吧?”

何雨柱点头:“是的,难道你没注意到今年特别热吗?”

“现在是夏天,天气热是很正常的吧。”

顾知秋回应。

何雨柱继续说道:“天气炎热确实很正常,但自从夏季开始后就没有下过雨,导致庄稼干旱得几乎要死。

而且我之前已经提过这件事,我的依据是气象学,却被你们误以为我在玩玄术。”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何雨柱甚至研读了一些星相学的知识,希望能说服他人。

“但是没人听进去。”

他无奈地说。

顾知秋反驳道:

“你那些什么‘荧惑’‘火星南炽’‘大旱由旱魃造成’之类的,全是迷信!”

何雨柱无可奈何地辩解道:“这些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术语,我只是随口说说,后来也详细说明过了呀。”

顾知秋并不买账:“你那些‘说明’还不如直接当成迷信来解释。”

“传统里其实包含很多有用的知识,虽然没有现代科学那样的公式,但确确实实是从经验和实践中总结来的。”

何雨柱无奈地说,“它们更像是早期形式的统计学和星象分析学,而非纯粹的迷信。

比如地球与其他星体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星际风暴,都能影响到我们这里的气候。

今年这里直面来自宇宙的热浪,这不仅带走了大量水汽,还带来大量热量。

这是有根据的科学理论,但似乎解释不清楚给你们听,不怪我吧。

无论如何,预计今夏作物收成不佳,看你们怎样应对。”

“这一次,某行星的位置使得其三年内仍处在宇宙风暴影响区域内,意味着这段期间情况都不会好转。”

基于这些,他认为人工降雨也许是个解决方案,但由于目前湿度过低,这种努力可能会徒劳无功。

“我已经尽力了,但如果大家都等事情发生了再做反应,就可能太晚了!”

顾知秋追问:“真如你所说?”

何雨柱肯定地点点头:“不久的将来你会看到结果的。”

“即便我相信了又如何?高层不会接受你的观点的!正是因为你的那份报告,他们现在都对你置若罔闻!”

何雨柱淡然一挥手:“那也没关系,至少我心中坦荡。

我刚观察过周围环境,空气湿度过低,即使采用人工方法也无法降雨!”

“现在先不要管那些了,说说你最近在做的这个飞行装置是如何构造的?”

何雨柱回答:“不如我把设计图纸连同数据分析、制造流程一并交给你。

你呈给相关部门吧,他们是否看重这事就跟我无关了。”

顾知秋清楚,早在两年前,何雨柱曾预言全国范围内将会发生旱灾,但未得到任何人重视,反而遭到一些人的嘲笑。

当时,他的研究方向也从机械设备转向了更为复杂的电子技术领域。

在国家级别的高层中,少数人对何雨柱提出的技术给予关注,而大多数人则持有怀疑态度。

他们觉得何雨柱的目标太过宏大且缺乏务实性,还认为何雨柱的研究有些投机。

因此,对于何雨柱的贡献仅是形式上的表彰,之后便不再理睬。

不过,技术仍被保留起来,这一点顾知秋知情。

如果何雨柱能够成功发射卫星的话,情况或许会大为不同。

即使他具备这样的技术,目前来说,即使制造出卫星也无法投入使用。

即使能够将卫星送上天,国内的科技水平也难以与之进行有效通信,当时通讯主要依赖于需要手动接线的老式电话,紧急情况下则依靠无线电台。

因此,即使何雨柱公开了他的技术资料,也少有人愿意深入研究。

鉴于此,何雨柱转而将全部精力投向了农业领域,虽然研发了一些增产作物种子,但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其产量远不及后来的技术。

这种转移让何雨柱在某些高层眼中显得不太正统,即便在顾知秋多次沟通下也未能改变他们的看法。

然而,何雨柱总是能找到合理的方式说服顾知秋。

出于信任,顾知秋同意了让何雨柱使用周围的土地来建立一个大型的农作物试验基地。

由于没有特殊的培育条件或法术加成,所有的选种实验都在温室中进行。

虽然何雨柱的种植技术非常高超,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培育出优秀的种子品种。

迄今为止,这个基地只运营了两年,几乎没有实质性成果。

面对这些,当顾知秋指着某件设备询问操作方式时,何雨柱略显无奈地进行了说明。

收起这份资料后,顾知秋载着何雨柱返回住处。

到达何雨柱的工作地点时,何雨柱驾驶着自已手工制作的吉普车离场。

这款车型的设计方案还是简化版,因缺乏先进的电子系统支持,它比现有的车辆更加先进。

即便只是一个简易版本,该车的性能也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轰动,因为这填补了我国在这类技术上的空白。

当第一辆按何雨柱设计制造的车出厂后,他也获得了一定的奖励,同时通过与顾知秋的合作实现了个人拥有权的转变。


    (http://wbxsb.com/book/AP68-1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