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四合院:何雨柱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0章 呆立不语

 

次日,他又如往常般回到了七科的工作岗位上。

刚一进科室,顾知秋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他,并且说道:

“柱子,你回来啦,我有个事情要和你说。”

充满好奇的何雨柱询问:

“什么事情呀?”

而顾知秋的问题却让人意想不到,问道:

“既然你能研发出汽车,那飞机呢?可行?”

何雨柱略显意外,但随即坚定地回应道:

“给我一些时间,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不过,研究飞机意味着原有的发动机技术不可沿用,我们需要重新研制一种更强劲的动力装置。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程,还需大量的团队协作和支持!”

得知此事的可能性后,顾知秋显得极其振奋,立刻答道:

“太好了!不论你需要什么,只管告诉我,我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

面对着这位积极支持他的伙伴,何雨柱也表达了他的忧虑与计划:“我们的现有基地太局促了,即便整个403区域全数调动,也不足以支撑起制造飞机所需的厂房建设。

不如这样,几日后我会提交详细的蓝图。

你可以组织力量,依据蓝图搭建跑道、飞机场及各类实验设施。

毕竟涉及到的各种零件和技术太过复杂,没有几年的时间准备是很难看到成果的。”

顾知秋听了这些分析后依然充满了期待,追问道:

“真有把握,我们能在三到五年内拥有一架自主研制的飞机吗?”

何雨柱点了点头确认:

“没错,但我所指并不是当前那些技术相对陈旧的老机型,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先进的战斗飞机,这样才能与国际前沿科技接轨。”

顾知秋更加激动了,表态道:

“太棒了!只要能做出先进的军机,无论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只要是能做到的,我都全力满足;

哪怕暂时做不到的,我也会尽我的能力去找寻解决之道!”

望着眼前充满斗志的顾知秋,何雨柱深感其诚挚之情。

联想到国家的确迫切需要这样的高端军事设备,于是点头应承下来:

“好吧,既然你这样信任我,那我就尝试着手进行飞机的研发工作。

首先,我会完成前期的设计工作,设计出其它必需零部件。

待到基础设施完备之后,我们将进一步专注于新型发动机的研发!”

这时,顾知秋也慷慨承诺:

“不错!此次成功研发若成,那你对我们国家的贡献将无可比拟!”

对于顾知秋的热情赞许,何雨柱笑道:

“为什么这样说?我觉得我现在做的工作,也足够称得上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了!”

回想起何雨柱过去种种光辉业绩,顾知秋不禁笑了,连忙回应道:

“对!对!你说得没错!”

何雨柱不再逗顾知秋,而是认真地说:

“这项任务耗时良多,非区区数月之功所能完成。”

顾知秋对此表示理解,并坚定地点头:

“好,只要有完成的一天就好!”

之后,顾知秋着手准备寻找合适的地点及合适的人选。

何雨柱并未干涉顾知秋的具体行动,因为他知道自已的专长不在这里,只需专注于技术问题即可。

何雨柱画好了实验基地的设计图后,就将其放在了一旁,接着专心投入到他计划中首架自行设计的飞机的构想之中。

国际上的航空技术发展已久,而国内却依然依赖进口后再加以改良的方式,表面看似为自主产品,实则核心技术源自他国旧物。

正因如此,何雨柱决心设计一种代表未来的、具备尖端科技的飞机和战斗机。

隔日,何雨柱将完成的初步设计方案递交给了顾知秋,随即再次沉入对飞行器设计的研究,这需要更加精细的组件与更高的安全性保障。

不觉间,夏日逝去,秋季到来。

一日,何雨柱归家后发现父亲何大清、宋子语及妹妹何雨晴已到访。

面对家人的出现,何雨柱向父亲问道:

“爸,您怎么会来这里?有什么特别的事吗?”

听到询问,何大清肯定地回答:“嗯,贾东旭去世了。”

这一消息并不令人感到突然,因为早在之前便有迹象显示,贾东旭的生活状态极其困难。

何雨柱随即追问道:“那轧钢厂对此事是如何处理的呢?”

何大清解释道:“工伤死亡案件,工厂方面赔偿了12个月薪水,并提供了空缺职位作为选择。

贾东旭去世时月薪45.2元,全年共计542.4元。

至于葬礼开销,则另有一笔小额款项用于处理。”

考虑到情况,何大清建议应适当前往吊唁以表心意:“至少应当上香,送一些礼品。”

对此,何雨柱认同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想法:“这样吧,为了不让宋阿姨和小妹过于劳累,就我和您两个人去吧!话说,这次打算准备多少份子钱呢?”

考虑了一下,何大清提议:“那我就拿5块钱,你拿出10块钱如何?”

听到此建议,何雨柱答应道:“没问题,这个数目在四合院里算是不小的表示了,更何况我们现在也搬家在外,不去也不会招致太多的非议。

走吧,我送你去那里。”

话毕,何大清又转向宋子语叮嘱道:“媳妇,你和女儿留在家中吧,待会儿我去接你们。”

在得到了宋子语的认可后,何雨柱驾车带着父亲驶往四合院方向。

当二人踏入院门之时,立刻听闻了贾张家中贾张氏在院中哭泣诉苦的声音:“我的孩子啊,为何要这样残忍,留下我们这孤儿寡妇一人抛下不管呢!”

哀声阵阵,悲痛欲绝的氛围弥漫整个庭院。

见到这对父子的到场,在场的人群显得颇为意外,毕竟自从小食堂事件后,很多人都认为这对父子不会再与这里有任何牵扯。

然而,何雨柱与父亲的到来无疑是对过去关系的一种重新审视,同时也展现出了家族之间不变的温情与尊重。

见他们父子两人走过来,阎埠贵开口问道:“大清,柱子,你们也来了?”

何雨柱答道:“贾哥这人不错,听说他的事儿,我就回来看看,送送他。”

其他人听到何雨柱的这句话,整个院子的人都听见了,纷纷发出议论声:

“何大清父子俩真是讲义气!”

“没错,都已经搬走了,听说这件事,还特意赶在夜晚来了!”

“贾家人总是背后嚼舌根,说别人坏话的只有他们。”

面对周围的议论,何雨柱并未理睬,直接走进了院子。

看到易中海精神萎靡地坐在那里,仿佛失去了灵魂。

秦淮茹怀着孕,抱着眼神迷茫的小当,一声不吭地掉着眼泪。

贾张氏则躺在地上,不停拍打着地面,悲痛欲绝。

贾东旭静静地躺着门前,身上覆盖了一层白帘。

何雨柱眉头紧锁,转头对阎埠贵说道:“二大爷,你看大爷现在悲痛难耐,贾张氏只顾哀号,家嫂又身怀六甲,这事儿您不出来主持局面怎么行?至少先设个灵堂吧!”

阎埠贵回应道:“设置灵堂可以,只是眼下不允许大规模的丧仪活动,大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何雨柱则说:“那就简化处理,先搭建个灵堂,安排个人看守,就一个晚上,明天送去火化、安葬。

轧钢厂的赔偿事宜已经解决,办完贾哥的事后,还要为生者考虑。

至于轧钢厂给出的接替岗位的机会,该让贾张氏还是贾家嫂去?”

阎埠贵闻言,大院内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刘海忠站出来,面向院内众人道: “许大茂、刘光齐、关天、杰诚,你们帮忙搭个灵堂,点上长明灯,谁家有多余的白布也拿出来用。

另外,给看守者做一套孝衣,贾东旭只有一个孩子,即使不能出门持幡,也应该佩戴孝衣才符合传统。”

刘海忠的提议得到大院人的响应,连往常爱调皮捣蛋的小伙子们都安静下来,跟着刘海忠行动起来。

这时有人提到:

“二大爷,秦淮茹家说她们没有多余的白布!”

“有面口袋没有,拿个出来做成孝服也可以。”

何雨柱建议。

“妙极了!”

大家立即按照这个想法行事。

这样,虽然有些将就,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已是尽其所能。

没有太多的资源可调配,人们只能用这样的办法来应对不幸之事。

秦淮茹也取了一个麻袋覆在头上,跪倒在贾东旭 面前,为他焚烧冥币。

那时还没有完全根除旧俗的观念,所以这些丧葬习俗仍然能够进行。

直到60年代中期之后,这种习俗才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看到所有的事情逐步步入正轨,何雨柱向阎埠贵说:“三大爷,麻烦您帮忙记账。

愿意捐赠的可以找三大爷,所有的收支由您负责记录,帮忙人员的所有开销也都需记录下来。”

阎埠贵点头答应道:“好的,这点小事我来处理。”

听到何雨柱的话语,众人皆目光集中在何雨柱身上,未料贾东旭的后事会由何雨柱来主导办理。

在何雨柱的带领下完成的。

何雨柱走到易中海的面前,说:

“大爷,别太难过了。

贾家如今已经没有一个能做主的人了,你也得坚强起来。

贾哥若泉下有知,也不想见到你现在这个样子。”

易中海呆立不语。

何雨柱明白,贾东旭曾是易中海晚年生活的依靠。

有了贾东旭,易中海的生活就会无忧。

但现在贾东旭离开了,他的未来也失去了支柱。

原本易中海还有一个何雨柱作为后盾,但现在,何雨柱已经不愿理会易中海。

易中海看着何雨柱,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是 。

见状,何雨柱转头向贾张氏说:“您儿子不幸去世,但终日悲叹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丧事,您准备怎么办?若是不打算操办,我也就离开了!”

贾张氏听后,意识到如果真的不做些事情的话,今后她将会在这个院子里失去颜面。


    (http://wbxsb.com/book/AP68-1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