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时光匆匆,不觉已过去半个多月。
这段时间,孙建国的生活异常充实。
除了日常的学习和文件翻译,他还投身于探索那片神秘的空间。
一番深入的研究后,他对这片空间有了令人震惊的新认识。
原来,这个空间竟然是一颗藏在他脑中的珠子所构成。
关于这颗珠子的来龙去脉,还要追溯到前世。
当初,正在海滩散步的孙建国偶然拾获这颗珠子,瞬间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整天捧在手中不肯放下。
但某日它却突然不见踪影,孙建国以为它是丢失了,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
未曾料想,冥冥中竟有如此机缘巧合。
如今,这颗珠子竟以这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再次来到他面前。
孙建国推测,在他捡到这颗珠子那一刻起,它与他的灵魂就已经紧密相连,历经生死流转至今。
空间还有另外一项奇特性,即其内部与外界时间流速之比。
多次试验证实,这个比例是1:10。
这意味着,外面过去一天,空间内部则是十天的时间流逝。
这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那些迅速接近成熟的作物。
而且,身处空间外的孙建国不受这一时间规律的限制。
更进一步观察,孙建国发现空间中那座看似平凡的小木屋其实深藏玄机。
小木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遵循常态的时间流程,而另一部分则是恒定的状态,无论是何物进入其中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更为奇妙的是,这两部分都是储物功能极强的芥子空间,每个房间都相当于一个庞大的存储库,容量之巨,难以言喻。
而且,尽管空间可收纳生命体,但生物会经历相应的岁月变化,而非生物的生命迹象则会被隔绝,不能在芥子空间内生存。
探究过程中,孙建国也意识到空间对自身心神修为的重要影响。
经由空间力量的淬炼,他的感知能力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目前能够达到15米的距离。
在这个圈内,即使闭目养神,他也能够清楚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和存在。
这份新获得的力量,使得他在几天里始终充满激动。
这个能力的强大超乎他的预料。
在其15米的影响区域内,任何物品不论轻重大小,只要空间具备接纳的条件,他都能通过意识将它们吸入空间之中。
掌握这样的神通,孙建国深信,只要不做越轨之事,便无需忧虑自身安全;未来哪怕遇到再多困难险阻,也有应对之策了。
念及此,他脸上浮现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独自一个人在想什么呢?乐成这样,让我在那边白白等了这么久。”
一个声音骤然响起,打断了孙建国的冥想。
抬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好友郑文化。
今天本是郑文化和孙建国约定,趁着午休时间为孙建国购买一些种子。
郑文化等了很久,不见孙建国到来,无奈之下才来找他。
结果一来,却见到孙建国坐在那儿发呆笑,仿佛沉溺于美妙的梦想之中。
“真不好意思,老兄,想事情入迷了,竟然忘记你的事情了。”
孙建国脸上带着歉意说。
他心知这次确实是自已的不对,让人家白跑一趟,心中多少有些愧疚。
“没事,没关系的,你这个大忙人我也理解,不过总得有个补偿吧。”
郑文化嬉皮笑脸地调侃道。
“当然可以,改天中午我请你吃饭,你点地方行不行?但你得先帮把手,帮我把这些东西带回去。”
孙建国急忙说道。
郑文化一听孙建国这么一说,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心想这次终于可以去吃点好的,要好好享受一番才行。
此时的孙建国尚未察觉郑文化的小九九,即便察觉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两人骑上自行车,不多时便到达目的地——中药研究院。
郑文化的姐姐郑娟就在这里工作。
起初孙建国听闻此名,还以为与《人世间》电视剧情节重合了。
后来向郑文化打听,方知这纯粹是个巧合而已。
双方与郑娟见面,寒暄了几句后直截了当表明来意。
郑娟一听微微一笑:“这事简单得很。”
孙建国随即递过预先准备好的需求单。
郑娟接过单子,细心检查之后点了点头,并开口说道:
“你们要的这些种子,我们这儿都有备。
量大需预订,若是量小可以直接取。”
孙建国思量一下后,表示只需适量即可,遂向郑娟提出:“娟姐,给我少量就行,不用特别规定,您随意装一下就好。”
见状,郑娟心中已然明了,猜想这位年轻人大概是要把这些种子带回去试着种植吧。
其实她也曾试图种植这些药材,但每次均未能成功。
忙碌一阵子后,郑娟将种子一包包分开打包,每包大约10克,同时还在上面细心标注上种子的名字。
孙建国从郑娟手中接过种子,略感羞涩地询问:
“娟姐,今天麻烦您了,这总共需要支付多少费用?”
郑娟一挥手,表现得极其大气:
“拿着用吧!这批种子都是我们在实验田自行采集的,没有任何成本,就不收你的钱了。”
孙建国听了这话不再固执要付款,笑道:
“那就多谢您了,今天的事真的帮大忙了,明天中午一定请您用餐,请勿推辞,我已经和文化哥说好了。”
话音未落,也没等郑娟回应,便拉上郑文化匆匆离去。
郑娟原本打算拒绝此提议,不过看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也只能摇头轻叹,展露一丝无奈的微笑。
夜色深沉,皎洁的月光从窗外洒落在孙建国的床上。
他虽然闭目躺在床上,假装已经进入梦乡,但实际上却用心念力默默地潜入了那个奇妙的空间里。
在一个宽广的空间中,金色的小麦犹如波光粼粼的海洋,随风轻轻地摇晃。
孙建国心中无比愉悦,对他而言,食物就如同是稳固人心的磐石,不管是在哪个时代,都带给人以安宁之感,正如俗话所说,“手中有粮,心方不乱”。
不再迟疑,孙建国立刻付诸行动。
借助其强大的意志力,他将已熟透的小麦一一剥下,稻草则被碾碎成为大地的滋养物。
而小麦的部分,则除了预留少量用于播种外,剩下的全都被他神奇地转化成了雪白的面粉。
所有的工作完成后,堆叠在他眼前的那些雪白的粉末经他计算大约有500斤之重。
(http://wbxsb.com/book/HPFF-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