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晚,当孙家众人结束晚餐,正在桌边闲聊今晚宴请之事时,
忽然,傻柱出现在了门前。
孙大河立刻热情地问候道:“柱子啊,快进来坐。”
孙建国赶紧上前为傻柱添上了茶水。
待所有人都坐定后,傻柱开始了谈话:“大河叔,上午建国跟我说的事情,我已经和师傅商量好了。
那天我和师傅负责做饭,还会另外带来两位助手,你看怎么样?”
听到这话,孙大河连声道谢:“这是应当的,一切都按照刘师傅的安排,给你们添麻烦了。”
鉴于是一场十多人的酒席,邀请两名助手合情合理。
紧接着,傻柱继续说道:“那么,我们来谈谈这份菜单吧,如果你有任何意见,现在提出来,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准备菜肴。”
孙建国接过傻柱递给他的菜单,仔细查看。
菜单上列出了一桌宴席所需的十二道菜品:四道冷菜,六道热菜,还有几道汤品。
刘师傅设计的菜单既实用又合理,包括几道常见的季节蔬菜和肉类菜肴——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
数量上的布局显然经过仔细考虑,也顾及到了某些材料可能难以购买。
看完菜单,孙建国非常满意。
对孙建国而言,这些食材根本不成问题,因为他有一个可以提供各种材料的特殊空间。
他将菜单递给了父亲看过,随后对傻柱说:“柱子哥,我对这张单子挺满意的,按照上面做的就行。
关于食材的数量,到时我会备足一些,你们可以放胆地去做。”傻柱听完笑着说:“那就好,我懂了。
你知道吗,现在什么东西都需要用票据去买,尤其是肉类这样的东西,特别不好弄,有时候一个桌上所有的肉加起来还不到二两,这样的火锅都没法做起来。”这句话惹得在场的人哄笑起来。
聊了一会儿酒宴的注意事项,等商量完一切后,傻柱看了看表,见时间已不早,便告别回家了。
待傻柱离开,父亲和儿子继续讨论关于宴请的事宜。
孙建国询问父亲:“爸,爷爷那边是我们亲自过去请,还是打个电话说一声?”孙大河沉思了一会说道:“都是家里人,打个电话也行,但要是当天来当天回的话,显得太赶了。”孙建国笑言:“那就让他们提早一天过来。
我已经找到了一个不错的住处,就在我们附近,有五个房间,应该足够了。”
父亲对此感到惊喜,原本没想到儿子考虑得这么周到,欣慰地说:“有五个房间确实足够了!你是从哪找到这么合适的地方?你考虑事情还挺全面的。”孙建国则开玩笑地答道:“这个问题你就别多想了,你的任务是打个电话把人叫来。”于是,最后一点小事也解决完毕,没有更多要讨论的事情,父子俩各自返回自已的房间休息。
第二天清晨,孙建国与兄弟一同出门,他们的任务是邀请老师及朋友来参加聚会。
直到中午他们才回到家中,上午的邀请过程还算顺利,所有老师都接受了邀请,同学当中他只邀请了郑文化。
中午归家后,妹妹已经准备好了一顿美味的午餐。
刚吃完饭准备稍作休息,突然传来院子外面阎埠贵的声音:“建国,快来呀,邮递员来了,应该是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阎埠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早已知晓孙建国的成绩非常好,所以他并不过分惊讶。
孙建国连忙回应:“好的,我就来,谢谢您,三大爷。”他快速地走到院子大门外,果然看到了之前的邮递员。
签字后,当他打开包裹时,一张精美的卡片映入眼帘。
打开一看,那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恭喜他成功被清华工学院录取。
阎埠贵在旁边望着通知书,心中充满了羡慕,甚至幻想着通知书上的名字是自已的儿子阎解成。
不过,大家对于孙建国被录取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早在成绩公布的那刻起,每个人都预料到了,除非政治审查有问题,不然被录取只是时间问题。
转瞬间,一个星期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溜走了,这天正值星期六的下午。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祖父母等亲属,一大早,孙建国家中的三个孩子就早早等候在车站。
时间接近三点,那趟经过东乡村的班车按时到达。
孙建国一行人见到车门打开,一群熟悉的面孔走下,立刻挥着手高声呼叫:“爷爷,奶奶,这边!”老一辈人闻声而至,望见热情的孙子们正朝这边挥着手,便快步走向他们。
相见后,大家热烈地交谈起来。
孙建国扫视了一下周围,见只有祖父母、叔叔婶婶以及姑姑几位大人前来,不由得向祖父问道:“爷爷,其他的人都不来吗?”祖父微笑着回答:“村里有事,不可能都放下手头的事务赶来。”
在孙建国的大孙子将来结婚时,爷爷信誓旦旦地保证:“到那时,大家一定能来凑个热闹。”
这句话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忍俊不禁,但孙建国自已却有些不自在,挠着脑袋喃喃自语道:“我现在连未来的儿媳妇在哪里都不知道呢。”
返回四合院的路上,家人的谈笑声此起彼伏,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走了一段时间,林文军忽然感觉不太对劲,环顾四周,他意识到他们走的并非是回去的正确路线,忍不住问道:“建国,我们现在这是要去哪里啊?这路似乎不对。”
孙建国闻言轻笑回应:“舅舅,您真是太细心了,你看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呢。
其实家里空间不够,我在外面找了一个院子临时安顿,大家先过去那边吧,等父母下班之后会一起来。”
听到这里,林文军有些羞愧地说:“啊,你看我们这样一大群过来,给您增添了许多不便。”
孙建国连忙宽慰:“舅舅您可别这么说,这根本不算是个问题。
这个新居是一位友人的物业,平时闲置无人居住,您就安心地住下,无论想要住多久都行。”
听罢此言,林文军心中总算稍微安心了一些。
就这样,他们边谈边行,不久便来到了菊花胡同的一个小四合院前。
孙建国从裤兜里掏出钥匙打开大门,引领着众人进入屋内参观。
刚踏入庭院,爷爷即被院内的陈设吸引了注意力。
他细细端详着那些家具,赞赏之情溢于言表:“这住宅真是不错! 的门庭,而且房间也相当宽敞。
各位不妨看看这些家具,全部都是新的;使用的木料皆为水曲柳木材,质地优良非常牢固。
为了置备它们必定投入了一大笔钱,唉呀!”
爷爷曾是一名木匠,对于材料的鉴别极为敏锐,一望即识。
见爷爷如此满意,孙建国笑道:“爷爷若觉得这里满意的话,可以长住一些日子。”
“您二位有这样的孝顺之心便已足够了,”爷爷微笑着回应,“不过,我习惯住在农村里生活,习惯了那种简朴的日子,若连续几日不动动手脚的话身体就会难受的。
我还是觉得农村更舒服。”
旁边,奶奶调皮地插话说:“你别理他了,他天生就爱工作,说得还这么动听。” 奶奶的话语引得大家又一阵笑声,整个院子里洋溢出了一片和谐愉悦的气息。
大约下午四点多钟,孙建国唤起了弟弟与妹妹前往厨房准备晚餐。
他们的这一行为被奶奶以及婶婶和小姨们瞧见了,随即几位长辈也加入了厨房忙碌的行列中。
片刻之后,厨房里充满了忙碌的气氛,切菜的声音、烧火的声音混成一片。
工友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孙大河蹬着自行车载着孙正东归家;而旁边的林纪国则驾着自已的坐骑,后面坐着林雯翠。
两人分别骑行至菊花胡同而去。
由于菊花胡同离钢铁厂并不远加上两人骑行速度快,因此不久便抵达目的地。
刚到达胡同入口处,便遇见已经在那等候的孙正红。
她见状连忙告知道:“爸,妈,您们终于来了,请跟我来。”
于是,孙正红引路前行,家人随后迅速跟进。
随着她的向导带领下,很快,孙大河等人抵达了临时的小四合院。
踏入院子后,场面迅速变得热闹起来。
每个人之间相互寒暄问候,气氛非常热烈欢快。
看到孙子,以及儿子,长辈们的喜悦难以言表。
他们紧紧握住亲人的手询问近况,直至二人纷纷表示自已最近状态良好后,这才放开心情开始放松交流。
晚餐时刻,因为客人众多,椅子不够,所有的孩子不得不站立用餐。
尽管如此,孩子们依旧吃得兴高采烈,餐后便兴冲冲地前往院子嬉戏。
房内,大人们则围桌共进,闲谈不断,显得极为温馨和睦。
用餐过后,孙大河安顿完众人,预约大家次日在四合院共聚早餐之后,便与家人一同返回了四合院。
次日拂晓,天色尚朦胧,林雯翠便已早早起身为早餐准备。
她先着手蒸制馒头,随即煮粥,并备上数样小菜。
当一切都近完成之际,一队人群热闹地涌进了四合院。
闻声而来的林雯翠赶忙招呼道:“爹娘早上好!你们先到正厅稍作等候,马上就好。”
婆婆笑语相答:“早早,辛苦雯翠了,让我帮你吧。”说完欲步入厨房。
小姑子即刻阻止:“爹娘您先去正厅休息,我来帮助大嫂。”
周围的亲人见状亦不再坚持,毕竟四合院的厨房空间有限,人多难以施动。
(http://wbxsb.com/book/HPFF-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