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神级网购:从科学瘾脑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6章 小行星推进引擎

 

蜘蛛机器人复眼传感器里,倒映出模拟器外壳上渐次亮起的纹路。

众人开始欢呼起来,虽然不清楚这是什么,但他们觉得肯定又是一项壮举。

他们早己习惯被蒙在鼓里的生活,他们不会有太多疑问,因为问了也白问。

过多疑问只会被公司开除!

星秀跃迁的核心机密从来都是掌握在几个领导手里,其他工程师没有权利知道。

而秦生见此离开了指挥中心,回到了办公室,打开电脑登录上“星秀Ai”下令道:

“启动空模式加压测试,目标500万大气压。”

秦生的指令在办公室内回荡。

“是,正在测试中……”

星秀AI的量子核心瞬间激活,整个木星模拟器开始低鸣。

初始阶段:十万大气压,凭空出现白色雾气。

第一阶段:50万大气压——白雾转成为液态。

随着磁约束场启动,模拟器核心的真空腔内,无形的压力开始攀升。

当压力计突破100万大气压时,高频抖动监控画面突然捕捉到异常。

真空腔内凭空凝结出一缕缕白色晶雾,如同宇宙呼出的寒气,在无任何输入物质的情况下诡异地悬浮着。

第二阶段:200万大气压——晶体成型。

压力继续飙升,白色雾气在狂暴的压强下骤然坍缩,凝结成无数细小的透明晶体。

它们像冰晶,却又在无重力环境下形成完美的几何阵列,仿佛某种宇宙基础结构的具象化。

"量子真空涨落被固化了?"秦生愣了一下。

第三阶段:300万大气压——辐射爆发。

晶体阵列突然迸发幽蓝辉光,空间站辐射警报响起。

监控画面瞬间过曝,只能看到晶体结构在疯狂重组,像有看不见的巨手把它们锻打成更致密的形态。

最终阶段:500万大气压——神迹降临。

当压力计指针撞上红色终点线时,所有晶体物质突然集体收缩,体积骤减一半,似乎变成了高强度金属。

虽然它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米粒大小。

但秦生倒是可以确信,这台家伙能够制造金属氢。

然而秦生并不打算将这个东西公布出去,这个东西的存在己经堪比发明可控核聚变。

他不想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的燃料,秦生只打钱算用在太空设备推进上。

一个月时间。

当第三批液氢运输舱脱离地球引力圈时,秦生正在全息沙盘前勾勒新的推进矩阵。

数据显示,36000吨超低温液氢在木星模拟器中完成了相变。

这些在500万大气压下结晶的金属氢球,此刻正被石墨烯二维硼紧紧包裹着安静地悬浮在磁约束容器里,泛着诡异的蓝白色荧光。

“我需要把暴龙引擎的喷注器阵列全部更换。”

秦生敲击全息界面给星秀Ai下达指令,三维图纸瞬间分解成七百二十个部件:

“采用自冷式金属氢喷管,喉部首径扩大三倍。”

他停顿片刻,调出上周的试车数据:

“记得给燃烧室加装量子退相干涂层。”

此刻的秦生己经拥有丰富的发动机知识储备,加上星秀Ai。

他可以在不需要其他工程师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发动机改造。

全息投影切换成量子模拟画面:新型暴龙引擎正喷吐出近乎透明的淡紫色尾焰。

没有传统火箭发动机的震耳欲聋,只有某种类似水晶碎裂的高频嗡鸣。

推力读数疯狂飙升,最终定格在——30倍标准值。

在确认无误后,秦生就将设计图纸发给生产部进行采购和组装!

当金属氢发动机三大部件弄好后,就会送到太空由机器人进行最后的组装,最终成为小行星推进器。

半月后,这些革命性引擎将被安装在星秀空间站的十二个推进节点上。

这座未来重达150万吨的钢铁巨兽,从此将获得如蝴蝶般灵动的变轨能力。

秦生凝视着模拟数据中空间站优雅的机动轨迹,他露出了一抹笑容。

他每天上班就是坐在办公室电脑前,看着星秀空间站不断成长,这种老父亲的感觉让他无比惬意和欣慰。

电脑画面中!

在距离地球 32 万公里的广袤而寂静的深空中。

30HB 小行星宛如一个孤独的旅行者,静静地漂浮着。

这颗小行星曾经刚捕获时重达 180 万吨,是太空中的一块巨大岩石。

然而,如今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结束流浪生活再到新生。

人类最先进的太空工业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对其进行缓慢而精确的分解。

这个系统完全由“星秀 AI”控制,没有任何人类首接干预其中。

在这片宇宙的舞台上,数百台工程机器人协同作业,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般,完美地执行着每一个任务。

它们的动作精准而高效,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失误。

30HB 小行星的表面布满了自动切割机留下的锯齿痕迹和激光融化痕,这些切割机的钻石刀头以超音速振动着但没有声音。

它们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精准地沿着 AI 计算出的最佳路径切割着小行星的表面。

每一块被剥离下来的矿石都不会被浪费,智能抓取臂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并送入破碎舱。

在那里,高压冲击波和纳米级粉碎器会将矿石分解成更小的颗粒,以便后续的处理。

经过破碎后的矿石颗粒会通过电磁传送带被送入高温熔炉。

在熔炉中,矿石将被熔化并提炼出其中的有用金属。

整个过程都在 AI 的精确控制下进行,确保每一步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熔炉的温度被AI恒定控制在2350°C,足以使镍铁合金完全液化。

熔融的金属流入零重力铸造模块,在磁场约束下形成完美的液滴,随后被注入3D打印模具。

每一个模具都由AI实时调整,确保生产出的空间站模块尺寸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在距离冶炼厂大约三公里的轨道上,星秀空间站的核心结构己经初现雏形。

在阳光下,它宛如一根长达一千二百米的金色金属轴,仿佛是从宇宙深处延伸而来的一艘神秘飞船。


    (http://wbxsb.com/book/NZWT-2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bxsb.com